專欄|創辦人手記【SaaS 不只是把軟體放上雲:真正的挑戰在這裡】
- Shannon Lin
- 6月25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SaaS 不是「把軟體搬上雲端」而已,它改變的是企業的商業模式與營運邏輯。當 SaaS 在製造業、能源產業被越來越多企業採用,我們更應該問的問題是:你真的理解 SaaS 的核心嗎?這篇創辦人手記,將帶你拆解 SaaS 背後真正的價值:SLA 承諾、Hybrid Cloud 部署策略、模組化數據治理架構,以及讓非工程人員也能決策的雲端SaaS系統。

SaaS不是「把軟體放上雲」這麼簡單
這幾年談 SaaS,很常聽到一句話:「我們也有 SaaS,把軟體放雲端就是了。」
錯。把軟體搬上雲,不代表你有 SaaS 商業模式。
SaaS 的本質,不是技術部署,而是可被複製的服務與承諾(SLA)。
真正的 SaaS,必須解決以下幾件事:
一、SLA 是靈魂,不是附註條款
Service Level Agreement (服務級別協議) 是 SaaS 的核心產品。不是只有 uptime 99.9%,而是你能不能明確承諾一個輸出結果、交付品質、導入期程、風險邊界?這才是 B2B SaaS 是否可信任的分水嶺。
二、部署能力 ≠ SaaS 能力
很多企業買了雲服務,卻還是要 SI 三個月部署。這叫「遠端交付的 on-prem」,不是 SaaS。真正的 SaaS,要做到:
用戶能快速自助啟動(或極簡協助導入)
功能模組化、設定可複製
系統能自動收集、分析、回饋數據
三、地端 vs 雲端:是選擇,不是對錯
有些產業(如製造、能源、醫療)仍需混合部署(Hybrid Cloud),這不是落後,而是現實——設備在地端、資料要能治理、資安要可控。這時候「地端部署能力」反而是差異化的 SaaS 實力。
四、PIMQ 為什麼能成為工業 SaaS?
我們不是只提供一套軟體,而是整合「IT + OT + AI」的三位一體架構,做到真正可規模化複製的 SaaS:
資料接入:IoT + Edge 技術實現各種設備快速上雲
決策輸出:內建 AI 虛擬領班 + 視覺化工具,讓非工程人員也能用
交付速度:標準化模組 + 經銷部署支援,最快兩週導入現場
營運保證:以 SLA 為核心承諾能源效率、交期縮短、碳排透明
五、真正的 SaaS,要做到「養起來、管起來、用起來」
我們相信 SaaS 應該是讓產線資料能活起來、動起來、轉起來,而不是堆一堆報表沒人看。
這就是我們做 PIMQ 的初衷。
想深入了解工業 SaaS 如何真正落地?
編輯後記:
真正的工業 SaaS,不只是技術的升級,而是一次 數據治理、流程模組化與營運可複製化的全面進化。如果你正面對產線數位轉型、ESG落地或工廠系統整合的瓶頸,現在是時候重新思考 SaaS 的本質與策略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