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導入系統,從「需求」出發
- CRM PIMQ
- 2024年2月23日
- 讀畢需時 4 分鐘
已更新:2024年8月5日
為了在競爭激烈的商業環境中生存,企業主們必須不斷地與時俱進,懂得善用工具及系統讓生產管理事半功倍變成關鍵的決勝點。
企業在考慮提升生產能力與管理能力時,會進行導入系統的評估。然而,在做出「該不該導入系統」以及「該導入何種系統」的決定之前,企業應先從自身需求出發,進行深入的自主檢測與評估,以確保系統的導入能夠真正滿足其管理和生產製造的實際需求。

迷思大陷阱
企業在評估導入系統時,很容易陷入迷思,會先詢問系統服務商所能提供的服務功能與技術層面,而忽略了自身的需求。我們也常常收到類似問題:「你們的系統能提供哪些功能?」、「是否能提供效益評估報告?」等等。以「對方能提供甚麼」為出發點探討技術面及功能面很容易模糊焦點而忽略企業的實際需求,可能導致最終導入的系統適用性不佳而無法有效解決管理或生產問題。
另外,不了解自身需求一昧導入不合時宜的系統,價格也可能遠遠超出預算,每年還需要支付一定費用於系統維護和更新。另外,一旦導入系統後,若無定期檢視企業所需而長期未更換,系統卻已經無法應對後來的需求,需要花費大量時間進行調整,反而比不使用系統還要辛苦...
從需求出發的自主檢視
許多企業主抱持著「不能輸在起跑點」及「輸人不輸陣」的想法,因為其他家企業或競爭對手導入系統我也跟著導入系統,但是不同的企業及工廠在生產製造管理上可能面臨各種不同的挑戰,例如審計與標準要求、生產監控與監管、數據分析與溝通等,不同的產業需求各異,老闆們應該先問問「自己真正需要什麼」,才能真正有效運用系統。
在導入前有哪些評估點呢?
一、需求面:
在需求面,導入系統的目的是為了節省時間、提高效率,以及優化工作和生產流程。為確保系統的有效應用,應提前進行內部需求確認,同時檢視公司的生產和管理流程是否需要調整。儘管科技技術不斷更新,但許多企業的流程仍然持續使用多年。因此,根據系統商開發的相關功能,檢視公司流程,發現需要調整的地方,將是導入系統的最佳時機。
二、作業面:
在作業面,企業需考量實務操作的實際面,以利導入最有效的方案系統,以下幾點為首要考量要點:
生產流程優化:分析生產流程,確保系統能夠有效整合和優化各個生產階段,並考慮系統是否支援生產排程、物料需求計劃、和產品追蹤等功能,以提升生產效率。
設備監控與維護:確認系統是否能夠監控設備運作狀態,以預測可能的故障並進行預防性維護。並評估系統是否支援設備數據的收集和分析,以提高生產設備的運作效能。
資源管理:確保系統具有資源管理功能,以有效規劃和分配人力、物料、和設備等資源。並考慮系統是否支援庫存管理、供應鏈協作和資源利用率的提升。
品質控制:檢視系統是否具有品質控制模組,能夠進行產品檢驗、品質追溯和異常處理。並確認系統是否支援品質指標監控和品質報告生成,以提高產品品質。
生產數據分析:評估系統的數據分析能力,確保能夠從大量數據中獲取有價值的信息。並考慮是否支援即時監控、報表生成和趨勢分析,以協助管理層做出明智的決策。
系統整合與擴充性:確認系統是否能夠與現有的企業系統(如ERP、MES等)進行無縫整合。並考慮系統的擴充性,以應對未來業務擴展和技術升級的需求。
透過全面評估,企業能更精準地選擇適合實際需求的系統,實現生產效率提升和管理水平提高的目標。
三、風險面:
在導入工業生產管理系統時,企業需著眼於風險面的評估,以確保系統導入的成功和長期運作的穩定性。主要考慮法令遵循、技術可行性、系統穩定性和可靠性、資安風險以及供應商信譽等因素。透過全面的風險評估,企業能夠有針對性地應對可能的挑戰,確保系統導入的順利運作並具有可持續性。
企業導入系統,交給專業的來
看了這麼多,還是霧煞煞不知道該如何規劃嗎? 沒關係 ! PIMQ針對企業需求提供解決方案,我們了解企業的真實需求,比你還了解你自己 !
PIMQ拼起科技為工業與供應鏈量身打造的「IDGH工業數據治理中台」與「SSCH永續供應鏈中台」。提供符合國際大廠審核與標準的解決方案。其多元功能模組包括生產監控與治理、數據分析與溝通、AI虛擬定位等,還可以根據自身需求客製化選擇模組與最適合的方案,確保拼出最適合企業的管理系統。
立即 訂閱PIMQ ,為您的企業拼湊起屬於自己的轉型拼圖!
